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社
首页 > 最新目录
 
/ /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年S1期

 
目录
试论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理工科教学教材改革的三个高潮——结合热学教材进行分析讨论陶文铨;何雅玲;王秋旺;唐桂华;李增耀;1-3+6
基于“使命驱动,智能熔炼”教育理念的能源动力类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梁兴雨;谢辉;顾佩华;原续波;赵军;林杰威;4-6
碳中和背景下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改革思考与实践——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帅永;陈绍文;7-9
前言何雅玲;7
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设计及实践——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郭晓娟;徐勇军;左远志;陈佰满;林有胜;10-13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何雅玲;陶文铨;郑庆华;兰剑;王秋旺;别朝红;徐忠锋;14-16
双碳战略下新能源与储能科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付乾;廖强;叶丁丁;李俊;朱恂;17-20
学科交叉视角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席奂;兰剑;何雅玲;21-23+37
储能学科复合型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探索陈奇成;董楠航;于洋;姜铁骝;24-27
科研反哺引领热能工程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的改革与实践陈刚;方庆艳;张成;谭鹏;王晓墨;成晓北;28-32
“以工强农、以融兴农”涉农工科专业集群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袁寿其;贾卫东;杨启志;33-37
关于高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讨论唐桂华;王秋旺;何雅玲;陶文铨;38-39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内容拓展与效果提升探究与实践尹少武;冯妍卉;童莉葛;罗春欢;豆瑞锋;王静静;40-42
新能源交叉学科方向研究生培养方式与支撑体系改革探索叶丁丁;廖强;付乾;李俊;朱恂;43-45+61
面向能源动力学科前沿和工程应用的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探索程军;吴学成;黄兰芳;俞自涛;46-49
能源动力专业课程中共同构建法混合式教学探讨周屈兰;李娜;50-52
“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动力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改革与实践叶晓明;陈刚;成晓北;朱赤;幸文婷;王晓墨;53-56
面向新工科建设“五维并举”的“能量转换与利用”课程教学设计、创新与实践张欣茹;姜泽毅;蒋滨繁;包成;张欣欣;57-61
基于项目驱动与新技术融合的“内燃机结构”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国杰;张新玉;62-65+68
能源动力类专业本研“全链条”培养模式探索唐天琪;何玉荣;66-68
新工科视角下“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李印实;杨卫卫;何雅玲;何茂刚;69-71+78
能源革命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董春阳;尹少武;冯妍卉;童莉葛;罗春欢;豆瑞锋;王静静;72-75
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工程热力学”全英文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李明佳 ;刘向阳 ;杨富鑫 ;76-78
新工科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周艳;苗展丽;陈海龙;王泽鹏;79-81
四协同四融合的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王华斌;徐锐;82-83+92
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通专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沈少华;郭烈锦;84-87
融入“思政”与“文学”元素的“燃烧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冉景煜;杨仲卿;秦昌雷;杜学森;88-92
“趣味传热学”在线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王湛;辛公明;陈岩;张井志;杜文静;93-94+105
中科大新能源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裴刚;胡茂彬;舒歌群;95-97
“思政-思辨-思维”三元融合的高校通识课“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杨天华;李润东;贺业光;魏砾宏;王伟云;张万里;谢俊;98-101
聚焦能力培养与提升的专业课过程考核方法探索与实践方庆艳;陈刚;张成;刘豪;王晓墨;102-105
基于TRIZ创新理论的专创融合课程重构——以水电站课程为例龚成勇;李仁年;何香如;韩伟;冯辉霞;106-109
“能量系统热力学优化”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实践夏少军;谢志辉;孟凡凯;冯辉君;王超;孙丰瑞;110-113
能源动力类专业“工程热力学”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石尔;赵斌;姜昌伟;孙小琴;张昊春;114-117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核反应堆物理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李云召;吴宏春;曹良志;118-121+134
工程认证背景下“工程流体力学”案例型教学探索玄伟伟;罗春欢;任玲;夏德宏;122-125
工程教育认证非技术能力要求在专业课程中的达成——以核反应堆物理分析为例王锋;张青;包健;周小为;张羽;张娅男;潘良明;126-129
大学生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能源环境类第二课堂学生体验及成效分析刘欢;王晓墨;成晓北;王琳玲;姚洪;130-134
多元考核模式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热工基础课程为例李印实;杨卫卫;李明佳;王睿;吴一宁;刘向阳;杨富鑫;135-137+140
“项目为牵引、团队为核心”的大学生创新训练机制探索与实践李彦龙;贺业光;李秉硕;杨天华;李润东;138-140
新时代“双碳”背景下能动专业“五位一体”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朱燕群;何勇;俞自涛;谷月玲;黄兰芳;141-144+148
基于“绿色能源岛”开放实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王国强;李俊;杨晨;石万元;145-148
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动力类实验教学改革及探索许亚敏;陆紫生;王丽伟;149-151
微藻固碳制油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开发程军;宋文路;钱磊;郭浩;尹春光;赵强;杜昕昕;152-155
虚拟仿真在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生产实习中的应用张海军;杨天华;李延吉;王伟云;贺业光;朱轶铭;156-158+162
应用于能源动力类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及教学内容设计王小丹;刘齐寿;唐上朝;张可;孟婧;戴盼森;159-162
基于视觉计算和云端建设多功能能源动力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高琪瑞;刘培;王哲;李辉;许兆峰;李政;张缦;王淑娟;王东泽;163-167
能源动力实验室安全虚拟仿真综合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魏燕;武卫东;缪渝斌;陈家星;杨鑫鑫;168-171+175
内燃机原理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许之兴;梁兴雨;高文志;刘海峰;172-175
工程热力学虚拟仿真平台的创立与实践王霜;李法社;翟玉玲;李舟航;朱光其;陈勇;176-178
面向产业变革需求的能源动力类本硕衔接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黄群星;黄兰芳;王咨元;俞自涛;金滔;李裴婕;179-181+212
数值传热学课程产学研探索与实践冀文涛;陈黎;任秦龙;戴艳俊;陈磊;郑春宇;方文振;李楠;毛帅峰;陶文铨;182-184
新型研发机构框架下储能专业协同育人机制探索研究王祥锋;秦江;陈绍文;帅永;姜宝成;185-187
面向国际化教学的热工学教育改革探索邱琳;尹少武;冯妍卉;188-190
试论高校本科教改中的“不变”与“变”的关系周涛;戴光泽;191-194
基于能源动力类专业学生国际化能力提升的助教制度改革探索与实践于佳佳;黄利;邢慧慧;吕红能;李友荣;195-198
共同抗疫对来华留学生情感与行动的影响骆四铭;任丽红;李琼;赵晓峰;王利芬;199-205
关于工程热力学教学难点“熵”的教学设计思考黄晓明;许国良;方海生;吴晶;206-208
大庆精神融入传热学课程思政路径探析刘晓燕;陈梦鸽;徐颖;马川;赵海谦;贾永英;孙浩;209-212
课程思政及热力学的思政元素何茂刚;刘向阳;张颖;213-215+222
燃气轮机原理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改革与实践陈绍文;罗磊;杜巍;216-218
热流体课程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实践探索孟婧;唐上朝;张可;王小丹;邢张梦;程上方;219-222
换热器原理与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探索王智彬;贾莉斯;罗向龙;陈颖;223-225
青年教师高质量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华永明;段伦博;刘雪娇;226-228
从“上医治未病”谈大学的“受教于未教”郑宏飞;马兴龙;孔慧;229-232
点击在线投稿

 
 
 

(c)2008-2018 聚期刊

 

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JUQK.NET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